企业新闻
业界新闻

诺贝尔文学奖影响中国书业

    
    10月11日北京时间19点,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答案揭晓,大奖最终被中国作家莫言夺得。
    根据当当网数据显示,最近几天,莫言书籍销量比平时增长了6倍。而其他获奖热门人选的书籍销量没有明显变化。另外,记者昨日从上海文艺出版社版权负责人汤正宇那里了解到,截至目前,2011年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作品——莫言的《蛙》销量已接近20万册,并在不断走高。
    诺奖拉动图书销量
    毫无疑问,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对提升图书销量是有影响力的。除了获奖作家作品单行本和作品文集的出版,对诺奖获奖作家的作品整合出版也大行其道。
    当当网公关经理叶小舟告诉记者:“每年诺奖公布期间,相关图书销量都会有明显提升,除去当年获奖作家作品销量的上升,以往年份获奖作品也都会跟着沾光。”但在针对诺奖营销图书的过程中,也要把握好几个关键点,才能获得最大的效果。
    一是把握出版时机。一个典型案例是《我的名字叫红》。2012年6月《我的名字叫红》出版,同年10月12日,奥尔罕·帕慕克凭借这部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,引发该书的不断加印,销量达40万册。帕慕克的作品一炮而红的原因,主要是出版的时机非常好,刚好在帕慕克获奖前几个月出版了该书,得奖的消息一出,读者可以立刻买到这本书。而这也带动了帕慕克系列的其他作品的热销,之后出版的作品最高销量也有8万多。
    二是在体裁上,获奖小说比诗歌更有市场。诗人海啸认为,中国小说获“诺奖”的概率要比中国诗歌大的多,相比之下,中国小说家的“国际标准”要比诗人强的多,中国诗人获诺奖至少还需要20年。同样,在诺奖图书的出版中,小说比诗歌的销售情况也更为乐观。
    诺奖书  畅销书
    获诺奖不代表一定畅销。作品相对好读,获奖作家知名度相对大一点的情况下,对图书销量的提升作用会更明显一些。为了更好地传播文学,应多引进国外名家名作,尤其是那些在文学史上已经有定评而国内尚未引进的、有较大潜力的作家作品。
    虽然诺奖对拉动图书销量有很大作用,但由于以前诺奖获奖者大多是国外作家,而相对国内的畅销书,外国文学作品很难成为特别畅销的书籍。究其原因,外国文学读者本来就比较小众,经营外国文学作品是一个需要耐心的长线发展过程,很多有名的作家作品也不止一本,因此经营外国文学作品不是一个短期的行为,而是要培养读者的品味。有些出版社出版诺奖作品可能有些投机性质,一看作家得奖了,马上花高价签版权出作品,但是等作品翻译出来出版后,可能最好的时机已过,读者被下一届诺奖吸引了目光,可能导致功亏一篑。
    背景资料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其人其书
    莫言(1955年2月17日- ),原名管谟业,生于山东高密县,中国当代著名作家。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,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。他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,充满着“怀乡”以及“怨乡”的复杂情感,被归类为“寻根文学”作家。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,写的是一出出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“传奇”。
    莫言著有《红高粱家族》、《酒国》、《丰乳肥臀》、《檀香刑》、《生死疲劳》等长篇小说十一部,《透明的红萝卜》、《司令的女人》等中短篇小说一百余部,并有剧作、散文多部;其中许多作品已被翻译成英、法、德、意、日、西、俄、韩、荷兰、瑞典、挪威、波兰、阿拉伯、越南等多种语言,在国内外文坛上具有广泛影响。莫言和他的作品获得过联合文学奖(台湾)、华语文学传媒大奖—年度杰出成就奖、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、日本福冈亚洲文化大奖、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—红楼梦奖及美国纽曼华语文学奖等国内外奖项。
    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,天马行空般的叙述,陌生化的处理,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,带有明显的“先锋”色彩。2011年8月,莫言凭借长篇小说《蛙》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。2012年10月11日,获得诺贝尔文学奖。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称,莫言“用魔幻般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、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”。
    来源:出版商务周报
加入时间:2012/10/15 11:24:02

公司地址: 广州市天河区合生骏景广场1902-1903 Copyright by GuangzhouYOSBOOK
电话: 传真: 电子邮件:ys-book@163.com 粤ICP备09050895号